看一出好剧,浙昆《西园记》
立泉越来越喜欢浙昆,从见到“代”字辈那群年轻人开始,舞台上青春正浓、风华正茂,古老优雅的昆曲他/她们来演,才子佳人和风花雪月美极了。
第一次知道《西园记》是看汪世瑜先生在昆曲非遗名家演唱会上的片段,一支【夜祭·小桃红】。
【小桃红】 云遮雾迷暗荒郊,谁把那山隈孤冢吊也 西风冷月,飒飒萧萧 还应惧,狐魅扰 我只道赋白头偕永好 几曾料负幽恨委衰草也 你不须随风摇飘,我酹清酒把孤魂悼
词好曲好,他独特的嗓音让我印象深刻,找来 20 年前在台湾的演出视频,看到一所园林、一枝梅花、一段传奇,脑洞大开的两小时里笑料不断,欢快淋漓而不荒诞,才知道原来《西园记》真的是喜剧。
所以当我发现浙昆的新生代《西园记》在杭州开票后就立刻下单,依旧是杭州大剧院的可变剧场,上下两本连演两天。那一方小舞台塞不下华丽布景但能和观众近在咫尺,这样触手可及的沉浸感是大剧场不具备的,而且连续两天都有戏看尤其难得。
![]()
![]()
《西园记》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两场演出九个折子,「坠花」「路忆」「询病」「代祷」「讣惊」「闺誓」「夜祭」「追婿」「惊婚」。故事主角是我们不怕鬼的天才脑洞少年,张继华、张相公,闲来无事见西山有一处园林,以另奉酒钱“说服”园公入园游赏。
【白练序】 远尘嚣,遍十里西湖厌遨游 看踏破万叠武林山岫 莺啼幽,花如绣 管什么桥危涧深崖壁陡 须探究山隈水涯,古冢荒丘
浙昆“代”字辈 王恒涛 饰 张继华
![]()
嗯,另奉酒钱…
浙昆“代”字辈 周沫 饰 园公
![]()
游赏半日略觉疲惫,卧眠于红楼之下。
【香遍满】 红园翠障 绿柳摇曳随风荡 花深人静春昼长 我这里停步休莽撞 春风隐内厢
![]()
这所园林即是西园,这一天正逢家世没落、寄居在西园门首的王玉真去探望因指婚抑郁而病的园主赵礼之女赵玉英。
浙昆“代”字辈 王文惠 饰 王玉真
![]()
玉真双亲丧亡,无依无靠,幸逢叔伯赵礼看顾才在西园住下。
【醉扶归】 翦翠分红前春燕 压枝垂檐花欲燃 背地里思亲常教泪成线 谁怜她,只身一人多孤单
![]()
满目春色无心赏,折花慰病暗自伤
登楼折梅不慎将梅花坠落,正掉在楼下卧眠的张继华身上,他惊醒之际望向红楼,一度四目相对。
![]()
此时张相公开始第一次脑补:
原来是散花天女琼楼上 我待巧学莺身叶底藏 为什么低回笑脸把珠帘放 分明是莺莺寄柬背红娘 她亲自飞花传信到西厢
![]()
甚至吟诗一首:
羞桃辟杏踞春开,亲自佳人手折来 草短花深眠正稳,暗香飞送梦惊回
玉真让丫鬟翠云去楼下捡回梅花,张继华自报家门,将花奉上:
你要好生拿着 只愿你,翠袖殷勤莫把嫩蕊伤
浙昆“代”字辈 施洋 饰 翠云
![]()
翠云回楼上说到:
原来粉墙之下有个书生睡眠 这花不偏不倚 恰恰打在他的额上,好不疼哩
玉真低言:
谁着你接他的花呀
咦?是小姐你教我去寻的呀
![]()
丫头,这花我不要了
玉真缓步而归,翠云便将花扔回:
喂!我家小姐不要了!
而这一下,楼下张相公真的开心坏了,捡起花继续脑补:
梅者?媒也! 哦,多谢小姐🥰
![]()
【醉太平】 怅望,寂无声响 怪楼中燕子,来去匆忙 想必她带泪归房
好巧不巧,玉英的丫鬟香筠登楼给玉真送茶,张相公见珠帘内人影晃动以为美人归来,又开始脑补:
叮当(香筠失手把茶杯打碎了) 分明是长裙曳佩转回廊 多应她扶梯重上 则见她衣光翠影,隔帘摇漾 【大圣乐】 将花数恰恰成双 我带将回去 善护持,勤供养 胜似那流水红叶诗千行
小姐 梅花在此!小生在此!
香筠在楼上一连串问号,搞不清楼下这人是谁…
这个人啊,大概是疯哉 好笑他夸花卖朵 状似疯狂
挑帘仔细一看
【绣衣郎】 觑仪容翩翩俊爽
香筠以为他在示爱玉英,但玉英已指婚名门王伯宁,就遗憾的摇手示意:
公子啊,你回去吧,我家小姐今生今世是和你无缘哉
而我们可爱的张相公,一如既往发挥脑补特长:
小姐为何向我连连招手? 莫非叫我上去? 这粉墙怎么爬得上去啊 … 怎么又寂无人声了? 想是小姐为我开门来了 (其实是香筠被他吓跑了)
这一折「坠花」唱念并行,曲律和用词欢快至极,我们在现场都快笑疯了。张继华的神级脑补能力令人惊叹,而这仅仅是开始。
询病
西园归来,张相公捧着那枝梅花魂不守舍。
【南步步桥】 看背地沉吟,半晌无酬对 梅蕊正芳菲 恨不得和身嗅入花心里
从屡赴科场屡试不中的好友夏玉口中得知,那园名为西园,园主赵礼只有一个独生女赵玉英,有倾城之美且素善诗文。张继华便认定红楼上所见之人就是玉英(实际是玉真)。
【雁儿落】 想煞她,呈娇容将晓日欺 想煞她,开口笑似流莺啼 想煞她,慢惦惦倚雕栏假不知 想煞她,急生生下翠幕深相避
夏玉虽读书不怎么靠谱
误尽平生实可哀,萤窗十载两鬓衰 新科场成熟科场,新秀才变老秀才
但与赵礼相识,便在张相公的急切催促下设法引荐他入园施教。
吾兄古道热肠,雅爱助人,日后太远,明日就去!
浙昆“代”字辈 王翼骅 饰 夏玉
![]()
其实赵礼看女儿玉英病体消沉,也越发后悔与王伯宁定亲。
【端正好】 催吉期逼成婚,悔当日一言错允 这儿女婚姻 休则说气愤难屈忍 只可怜弱女病日沉 恨无语,泪暗淋
浙昆“代”字辈 王苏鹏 饰 赵礼
![]()
他去探病玉英,看到小子茂儿不在书房读书便问他为何跑来红楼。茂儿说自己经常看到张相公在红楼之下四处踱步,闷声不响,望来看去,像是寻找什么东西😯。
浙昆“代”字辈 张唐逍 饰 茂儿
![]()
赵礼笑道,读书人不受约束,文思才涌,是在寻诗呀(老爷子心真大👀)。
他很满意张继华的文采,又苦恼玉英的婚事,连日来十分惆怅。
幸有佳宾能骑马 恨无娇婿可乘龙
当茂儿又在红楼下见到张相公,他还是那副样子:
【啄木儿】 绣窗尽日垂帘幕 重门深锁音讯阻 寂寞西园独踌躇
小茂儿上前:“张相公,你老是在这里转来转去,我知道你在做什么了”(小朋友真以为是寻诗)。
张继华大惊:“你知道了?你怎么会知道?”
“爹爹(Diā Diā)告诉我的呀!”
张继华又大惊:“你爹爹都知道了!”(他俩说的都不是一回事,张继华哪里是寻诗,是寻人哦😶)
![]()
茂儿又说,玉英生病了,有时候偷偷擦眼泪,听爹爹(Diā Diā)讲是为“婚姻之事。”(嗯,确实是婚姻之事,只不过是和王伯宁🙄)
婚姻之事?听到这里,张相公的脑补能力又开始发作:
小姐,你竟为小生思念成病了! (玉英根本没见过他,那个是玉真🙄) 痛难言,过难恕 害的你思忆成病受凄楚 锦衾单,幽梦谁温 鸾镜寒,泪湿罗衫 恨不得像花间蝴蝶无拘束 好把那刻骨相思从头述
难过之际,见那日下楼索要梅花的丫鬟翠云经过,几句对谈又得知小姐健康无恙(翠云是玉真的丫鬟,当然说的是玉真,张继华不知道玉真的存在,以为只有一个玉英)。
小姐无病??
她年年蹙额看春去 便添些忧愁未必因着你 不劳你乱向妆台问起居
虽然被翠云怼一下,但听说小姐无病,张继华十分开心,正此时见园公下楼为玉英请郎中…
果然有病??
病势是十分沉重的 只恐怕病入膏肓不可除
张相公觉得头上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呆了一会儿,脑补发动,茅塞顿开:
方才翠云说小姐无病,那园公怎又说小姐病重?看来小姐她是故意瞒我,怕我烦恼。园公不明此情,况茂儿也说是有病,这都是小生害你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尼亚😊)。
【归朝欢】 可怜你,可怜你 盈盈瘦躯,怎当得无边疾苦 虔诚拜,虔诚拜 把苍天吁呼 望慈悲光开照普 好教我痛彻肝肠,难行步 极目闺中泪扑簌 望神灵消灾降福
张相公清斋三日,前往净慈寺求签,得一“上上签”,喜极而归。
讣惊
可是那一天玉英病逝了,玉真前往吊唁遇到香筠,二人掩面悲伤。
【一剪梅】 一夜疾风百花残 人葬西山,恨留西山 怨她女婿太凶顽 活也艰难,死也艰难
![]()
【香柳娘】 似嫡亲一般,平时相惯 晨间笑语都无间 想生前玉颜 不信隔人间,还若在眼前
离开时在楼下撞见持签而来的张继华,又四目相对。
![]()
张相公惊呼:“上上签!上上签!”,玉真则羞然避闪。
忙闪避曲栏 欲言还难 且独自绕廊把家还
张继华第一次看见他认为的玉英(实际是玉真)。
小生得近芳颜 真是三生有幸🥰
玉真其实也记得那日红楼下拾花吟诗的张相公,只是碍着香筠不好答话。
辜负他心中情无限 我这里眼底泪未干
张继华以为玉英病体康复:
喜病去人安 还该在绣阁休闲 怎便向花园来散 她娇容哀婉,频沾泪眼 顺风儿听得低声叹
小姐见赠梅花,我亦以梅子为报,真乃天假之缘,小姐呀,倘良缘不悭…
话言未毕,玉真已面红羞臊,只留下一句“一言难尽”便快步跑开。
![]()
张继华一抬头,人没了…仿佛看到两个身影远去(是玉真和后面跟来的香筠),十分困惑🤔。
想闺中往返,岂出门阑 何况天向晚
好生奇怪 攸然而来,飘然而去 似悲似喜,若即若离
正在此时,园公从内厢走来,边走边哭:
我家小姐过世哉!
张相公大惊失色😱,以为刚才所见乃是玉英鬼魂,在夏玉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回到住处。
闺誓
那日后玉真对张继华念念不忘,也不时吟诵起那首诗来:
羞桃辟杏踞春开,亲自佳人手折来 草短花深眠正稳…
茂儿跑来接声道:
暗香飞送梦惊回
![]()
因为她经常看到张相公在红楼下的墙角里念这几句,况且这两个月来他也像病了一样,一蹶不振…
面孔黄,眉头皱,皮包骨,没有肉 唉声叹气泪汪汪,两只眼睛不住望红楼
玉真于心不忍:
![]()
【解三酲】 他为我苦自熬煎 似这般病体堪怜 独对着萧瑟秋风怎排遣 乡思远,客愁添
难过时,香筠来报说王伯宁不肯因玉英之死退婚,因为玉真已成为赵礼义女,定要迎娶玉真过门。赵礼自然不愿应允,但又不能直接拒绝,便想第二天给玉真寻得如意郎君立刻成婚,以此彻底断绝与王伯宁的婚约。
玉真难以割舍张继华,翠云便劝说她寅夜前往与之相会:
如今是事到临头难容腼腆 怎能够低眉伏首犹疑不前 你看那花影婆娑夜色晏 快随我悄声转出梧桐院 莫惊起枝头檐前宿鸟喧 好教他今夜蓦地会婵娟
翠云说若有人来她便学猫叫,即可返回。《西园记》常被戏称为《西园喵喵记》,全剧一共有 3 次猫叫,这里是第一次🐱。
![]()
夜祭
张继华因玉英病逝,在灵堂祭奠。
![]()
【小桃红】 云遮雾迷暗荒郊,谁把那山隈孤冢吊也 西风冷月,飒飒萧萧 还应惧,狐魅扰 我只道赋白头偕永好 几曾料负幽恨委衰草也 你不须随风摇飘,我酹清酒把孤魂悼
难过间又吟诵那诗:
羞桃辟杏踞春开
只听门外玉真答道:
亲自佳人手折来…
![]()
张相公吓得魂飞魄散,见玉真以为玉英鬼魂归来,处处躲避,却让玉真误以为书生薄情:
我道他心地诚,才情高 谁知是遇合无心,将人空调
此时翠云在屋外“喵~”的一声(这是第二次学猫叫🐱),玉真道声珍重便快速离去。恰好被为玉真寻找郎君的赵礼看到,就以为她和张继华早已有情,婚事成矣。
可我们的张相公以为他给刚离去的玉英鬼魂提亲是在说笑(他并不知道那是玉真,也不知道赵礼是为玉真选婿)。赵礼也对张继华奇怪的态度很诧异,方才明明看到二人相会…想是文人脸薄,便顺着他的话说:西园素来多鬼,雨夕风晨之时常有鬼影憧憧,而且西园之鬼并非一个,少说也有两个✌🏻。
![]()
张相公点头,嗯,这就越来越对了。那日在红楼下看到的鬼影也是两个(是玉真和香筠啦),可刚刚只见玉英的鬼魂离去,莫非另一个还在房内…
赵礼又说:西园之鬼,不畏鸡鸣,独怕猫叫🐱(划重点)。
张相公又点头,嗯,刚才玉英鬼魂匆匆离去之时也是听到猫叫的🤔。
赵礼见他瑟瑟发抖,便嘱咐明早的婚事后就离开了,留下我们的张相公一个人在灵堂凌乱…
恰此时香筠打扫房间从内厢出来,张相公大惊失色,触发“西园老鬼”名场面…这是全剧第三次出现猫叫🐱。
香筠见他莫名其妙的学猫叫,似是把自己当鬼驱赶,便也学猫叫逗他,吓得他又瘫坐在椅子上…
赵小姐是西园里的新鬼 怕猫叫 我是西园老鬼 叫死也不怕!
“西园老鬼不怕猫”就是出自这里,其实香筠已经告诉他要成婚的是玉真,可他自己并不知道,一直以为所爱之人已死,不肯与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仓促结亲,所以张相公决定连夜跑回襄阳老家…
逃走之前,不忘吟诗:
一夜西风梦魂劳,天若有情天亦老
惊婚
新郎逃跑,新娘着恼
怎么可能跑得掉…被赵礼托夏玉给连夜追了回来,第二天依旧拜堂成亲。只是张相公一夜奔波,垂头丧气。
吹箫人去 红楼衔悲添惨戚 疏淡梅枝多孤寂 空相忆
![]()
想着“阴阳两隔”的伊人,心怀愧疚,他揭开红盖头见到玉真以为又见鬼,跌坐在地半晌回过神来:
天意如此,好,小姐,便就与你做一对人鬼夫妻吧!
![]()
玉真见他把自己以鬼相比,想是看不起自己的出身,失声痛哭,引来香筠、翠云。这几个人终于凑到一起,一对台词,真相大白,原来如此,玉真破涕为笑。
【三换头】 不察就里,都错在粗心浮气 笑你文场秀士,单忘本题 一味誊东换西 猜谜,却不道失之千里
![]()
说明就里嫣然笑,秉烛端详看故人
前几折在台上活蹦乱跳的小茂儿,这一折换上红衣也过来了。
![]()
还有翠云,也一袭红衣。
![]()
所以《西园记》是喜剧,对吧,她并不像《牡丹亭》抽象文雅到极致,即使是昆曲实际上也很少有剧能达到《牡丹亭》的程度。但《西园记》无疑是一出好剧,诙谐与文采并重,用两个小时把一段阴差阳错的花田喜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剧情紧凑而不混乱,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呈现。我们在台下边看边笑,笑张继华的脑洞,他真的从第一折就弄错了,想的是玉英见的却是玉真,因此丑态百出,直到最后一折才恍然大悟。依然有情人喜结良缘,是中国传统戏剧的圆满结局,这样的温馨在当下越来越荒诞的现实里尤其珍贵。
后记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剧场原则上不允许未授权拍摄,我理解这种做法背后的逻辑。而另一方面,这个可变剧场在执行时确实表现出很大灵活性,只在开场提示但不做具体限制,我觉得这样很好。
限制摄影无非出于两种考虑,与演出票房相关的版权和快门声引起的噪音干扰。从我的经历看,快门声已经很少,现代数码相机都有静音电子快门,而且频繁快门声引起的前排观众回头大概率会让摄影者收敛。昆曲的观众群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一般会注意不影响他人。
想谈第一个问题,版权。尤其小众的昆曲和新生代演员,我觉得适当允许观众分享一些精彩片段不但无损票房反而对演员、剧种的传播有极大好处。
“酒香也怕巷子深”是真的,我们都知道有些演员很好、有些剧很好,而现实中没有接触过的人往往难以被宣发文案吸引走进剧场。严格禁止只会形成信息黑洞,只说演出精彩却无人见过,必然陷入圈内叫好而圈外只是礼貌性尊重却无兴趣的怪圈,精美片段在大众媒体上传播会比文字更有说服力。
有人从没有看过昆曲,从没有见过这些演员,但偶然几张剧照、几个曲牌油然而生的感觉就是:“哇,好美,哪里能看到全场”,我觉得这种传播是最有效的。就像当初我只是对昆曲有印象,是如何知道省昆和单雯的呢?当然是通过微博和哔哩哔哩上无数昆虫分享的美得不能再美的影像,正是这些生动画面吸引我从路人走进剧场。
不想回避另一个问题,我一直觉得昆曲是一种对美学追求到极致的艺术,舞美、词美、曲美,所以一个现实的观点是,在表演、唱腔这些通识之外演员颜值真的很重要。戏剧和电影虽然隔行隔山但对此是一致的(除非专门丑角),同样的戏不同演员去演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他/她们在 18~25 岁崭露头角,25~35 岁达到黄金时期,艺术风格在这一阶段基本定型,之后进入稳步成熟期。从我的关注,这些年闻名的演员如单雯、施夏明、罗晨雪、由腾腾、张月明、毛文霞、胡娉、邵天帅、沈昳丽、沈丰英、刘煜、俞玖林、翁佳慧等都是表演、唱腔和扮相俱佳,站在舞台上能让人在最短时间里感受到中国最传统的美学。所以当我见到“代”字辈这群高颜值新人时立刻就记住他/她们的名字,王恒涛、王文惠、吴心怡、张唐逍、施洋、钱华仪,我相信等我接触得更多会记住更多新名字。他/她们如果初心不变,一定未来可期。
这台戏中还出现四个很美的“龙套”丫鬟,也是“代”字辈成员,可我只认出第一张是倪润志,果然还得再追几场浙昆…
![]()
2023年01月18日更新:李诗佳
![]()
2023年01月18日更新:项天歌
![]()
2023年01月18日更新:王俏瓅
![]()
舞台摄影
这是我第三次在剧场举起相机,除去回味按下快门一瞬间定格的舞台细节,我对摄影本身也产生一些之前从未有过的思考。
相机无非光圈、快门和 ISO,舞台毕竟不比摄影棚的打光环境,所以光圈一般开到最大,曝光由剩下的快门和 ISO 这两个互斥参数决定。想用高速快门精准捕捉动作又不想画面过暗,ISO 感光度必定设得很高,而高感光度在捕获微弱光线提高亮度的同时会在画面上留下肉眼可见的弱光噪点。比如这些照片,几乎每一张放大都能在面部看到密集噪点,是因为拍摄特写镜头焦距拉到了最远 135mm,长焦端非恒定光圈缩小,为避免抖动引起的模糊快门速度被自动挡设在 1/250 秒。这样一来唯一可以提升画面亮度的方法只有调高 ISO,所以这些照片的感光度大部分在 1000 以上,没有噪点才是怪事。参考我不多的经验,ISO 保持在 600 左右画面会纯净很多,之后应该尝试手动控制曝光,自动挡虽然方便但有时候确实不聪明。
演出前预习过全场视频,我大概知道哪些片段值得保存,只是幻想中的“完美”拍摄计划不幸被前一天一个小疏忽打乱…
那天注意到存储卡空间不足,提前在电脑上删除很多之前的视频,可是索尼相机似乎不识别第三方工具的删除操作,它依然认为那些不存在的文件还占据着存储空间。所以我在第一场演出时绝不会想到明明已经“腾出充足空间”的内存卡居然在录制第一个视频时就卡壳了,仅仅几秒钟就不得不停止,然后手忙脚乱一边用相机删除旧文件一边拍剧照,错过很多瞬间。
有点可惜,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好戏从来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