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物志|由腾腾与昆曲的不了情

周红

永嘉昆剧团是全国8个昆团里唯一设在县城面向乡村的昆剧团,被称为雅部昆曲中的异类,虽有“草昆”之名,但能在乡土环境中生存下来,属实难得。所以由腾腾在这一代演员里是很特别的,18岁的小姑娘,从山东跑到温州的一个县剧团,撑起一个一度在当地被轻视为“乱弹”的剧种,就这样坚持十几年。

但她毕竟和单雯不同,不是梨园世家,不能16岁初登台就进京巡演《1699桃花扇》这种省昆大戏。带昆曲下乡演出,日常面对那样的观众群,她应该经历过很多事情才会有今天的成就。确实,她的声腔并不像印象中南昆应有的水磨柔软,但或许这就是永昆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演风格。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温州新壹周,已存档于互联网档案馆

沉浸在昆曲中,是十分美好的。

一直以为,昆曲是文人戏。曾经看过整本《牡丹亭》,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曲词的整饬,人物的举止,程式化的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息,好似一个大家闺秀在娓娓道来一段欲说还休的往事。终于明白了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为何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其唯美的艺术。难怪,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 得意处惟在牡丹。” 翻看“昆山腔之祖”魏良辅所著的《曲律》,始知昆曲的唱法、学唱、演唱甚至听唱都很有讲究。尤其就听唱而言,《曲律》说:“听曲尤难,要肃然不可喧哗。听其唾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妙。不可因其喉音清亮,就可言好。”主要意思是,要求听唱者严肃欣赏,真正领会唱曲的好处所在;不可光因“喉音清亮”就给予喝彩。把欣赏者的活动纳入整个演唱过程,台上台下都要沉浸在昆曲的妙曼世界里,这就是昆曲的魅力。

可也正因为昆曲是文人戏,虽有“百戏之祖”的桂冠,但现在已经趋于小众,全国目前只有8家院团。南戏发源地温州就有一家——永嘉昆剧团。永昆绵延至今,有着温州一代一代昆曲艺术家的坚守和付出。可喜的是,永昆有了年轻的优秀传承人,她就是副团长由腾腾。

由腾腾

懵懵懂懂走进戏剧

说起与昆曲的结缘,由腾腾说,那完全是个偶然。

出生在山东聊城的由腾腾,走进戏剧,是因为一次转学。家附近的学校散了,父母想让她上寄宿学校,结果找到了一所艺术学校。

由腾腾至今仍记得报名第一天的情景。七八月份,天气炎热,父亲领着她去艺校。她是插班生,先来的孩子已经在操场上练习扳腿扳腰。那些练功的孩子,被老师督导着,练一个,哭一个。父亲看着这样的场面,心疼起来,说:“孩子,咱们不来上这个学校了吧。”由腾腾不知怎的,来了一股倔劲,表示想来试试。

家庭里毫无艺术传承,由腾腾原本也不爱好文艺,面试时,她既没有唱歌,也不会跳舞,就蹦了几下,老师就慧眼识珠,认为她条件不错,让她留下了。那年,她才11岁,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孩子。

不料这一留,居然留出了一个“戏痴”。由腾腾是进入艺术学校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喜欢艺术,喜欢舞台的。也因为喜欢,她丝毫没有觉得练功辛苦,反而为之陶醉。后来她考入了山东戏剧学校,正式学习京剧。

京剧科班出身,原本应该在京剧路上走下去,结果因为来永嘉昆曲传习所的实习,让由腾腾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虽然说京昆不分家,但昆曲的唱腔、程式化动作,甚至眼神,都与京剧有很大的区别,我来永嘉,一听昆曲,就喜欢上了。”

也是由腾腾特别被上天眷顾,她毕业的那年,适逢永昆面向全国招聘,她又被相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她来了永嘉。那年,她才18岁,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小大人。

“刚来永嘉,我对这个地方毫无概念,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规划,完全是懵懵懂懂的。说白了,我也没有想过要扎根在这里。当时只是因为喜欢昆曲,就来了。”

不料这一留,就是13年对昆曲的坚守。由腾腾在这里起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唱响了永昆,也唱响了自己。这个“戏痴”,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由腾腾

真真切切爱上昆曲

一旦与永昆结缘,由腾腾就离不开昆曲了。

“我在戏校学的是京剧武旦,接触到昆曲之后,我就被它吸引。昆曲是百戏之祖,有它深厚的底蕴在。我尤其喜欢昆腔,细腻、绵柔,实在好听。”

找到了自己的喜爱,由腾腾又一头扎进昆曲的世界。老师们毫不藏私地教授,她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很快就崭露头角。刚入行时,她唱的是小花旦,属于活泼可爱型的。进团才一年,2007年她参加汇演,以《相约讨钗》获得了全国十佳新秀奖,人们开始注意到,永昆出了个由腾腾。

永嘉昆剧也叫“温州昆曲”,是昆曲大家庭中独具魅力的一个支流,在中国戏剧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永嘉昆剧团业务上由文化部直接领导,行政上隶属永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辖。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永嘉昆剧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永昆同时具有了“世遗”和“非遗”的双重荣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永嘉昆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由腾腾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她一门心思学戏,全神贯注唱戏。昆曲最主要的是生旦戏,旦角分一二三四五六七旦,由腾腾以小花旦起家,在2013年改闺门旦,拜江苏省昆剧院胡锦芳老师为师。“闺门旦和小花旦全然不同,步伐、声腔、表演都不一样,稳重、大气、雅致,书卷气中带雅,眼神更为含蓄。”

13年在昆曲舞台上表演下来,由腾腾深感其中的不容易。她说:“昆曲源自元杂剧,有格律,有韵律。台词要一个字一个字背,唱腔也要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记住。一出戏下来,闭上眼睛,字和音符满脑子地转。”昆曲要记词、记唱、记台位,是在舞台上载歌载舞。

由腾腾还说,在舞台上,要有六根神经紧绷着,得多出一根神经,来应对突发事件。“有一次演出,舞台上的大灯突然‘啪’的一声,爆了,虽然我看到了,但我口里仍然唱着,动作仍然自如,丝毫不受影响。”台上的她练就了处惊不变的本领,台下的观众可为她捏了一把汗。经过这次演出,她被冠以“永昆第一淡定姐”的称号。

由腾腾

完完全全献身艺术

离不开的昆曲,成为了由腾腾的至爱。

一次次登台,一次次获奖,荣誉是由腾腾艰辛付出的实至名归。“荣誉对我而言,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责任,它让我对昆曲的感情越来越深。”

2017年,由腾腾成熟了,担任了永嘉昆剧团的艺术副团长,现如今,她不是一个人在戏里就可以,要带领团里人入戏。她开始考虑昆曲的传承和发扬问题。

也在2017年,剧团为由腾腾量身定制了一出戏《孟姜女送寒衣》,她在戏里跨行当,改演正旦。排《孟姜女送寒衣》时,是在暑天,排了两个月。那两个月,她一直活在戏里。三十不到的她,还没有进入婚姻,演孟姜女全凭想象。排的时候出不了戏,她就放下,到外面转一圈,反而会找到感觉。这位戏痴,有的时候与人擦肩而过,却视若无睹,那是她正沉浸在戏里。

采访由腾腾,是在一个骄阳如火的六月天,她有好消息要与大家分享:她主演的《孟姜女送寒衣》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这是一个喜讯,因为国家艺术基金的评审非常严格,永昆作为县级院团,能拿到这个荣誉实属不易。目前,这出戏正在精心打磨中,不日将会与广大观众见面。

采访结束,才下午三点,由腾腾马上要下乡送戏。离开空调房,一身是汗,想想她还要穿戏服,戴头饰,优雅端庄地为观众唱戏,真有点心疼这位当家花旦。

忆起初见由腾腾,是在池上楼听她的《罗浮梦》,当时她没有穿戏服,是邻家女孩的样子。上得台来,小花旦戏娇俏,闺门旦戏文雅,尽管只唱了两折,却让人记住了她。

当时,来池上楼的观众甚多,不免有点闹,但台上的她,当众孤独,完全沉浸在戏中,仿佛只余她自己,还有她至爱的昆曲…

沈尹默有一首诗,写的就是昆曲——四弦拨尽情难尽,意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这首诗用在由腾腾身上,竟是如此的妥帖。

由腾腾

arrow_upward